政府消费券的发放计划将使中国银联的交易规模增加约500亿元
中国银联发布了《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报告(2023)》,这是一份权威报告,旨在解读国内银行卡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该报告自2003年首次发布以来已连续出版21年,通过多个视角,如境内外银行卡支付市场、产品与技术创新等,持续跟踪分析产业形势,为政府和产业各方提供决策参考。 根据最新报告,2022年国内银行卡产业在开放合作和数字化创新方面取得了持续进展。银行卡产业通过进一步满足用户多层次、全方位的需求,助力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发展,并在服务实体经济和防控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展望2023年,随着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和国内经济增长动力的提升,银行卡产业将在监管规范下继续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升级,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进步。 报告指出,在数字化建设中,银行卡支付产业持续助力实体经济发展。2022年,银联线下受理网络已扩展到全球181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商户数量达到3800万家;线上支付服务拓展至境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00万线上商户。银联还通过云闪付APP全年发放政府消费券,推动交易规模增长近500亿元,参与用户数超过4100万。 在市场需求和技术演进的驱动下,银行卡产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2022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与金融行业应用深度融合,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持续优化升级。产业各方不断强化数字能力,积极布局各类前沿技术,提高经营效率,改善用户体验,并确保金融业务的安全合规。 产业各方通过开放合作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为了满足监管要求并提供更高效、优质的服务,2022年产业各方围绕数字技术深化合作,推动开放银行、嵌入式金融和数据交易等开放生态的稳步发展,同时推进支付产业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明确产业分工。 国内支付产业方面通过多种途径寻求国际化发展突破。2022年,国内支付产业机构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推出适应线上和跨境场景的相关产品和服务,以完善业务布局并提升境外影响力。与此同时,中国银联等国内产业方代表积极向国际市场输出中国移动支付的技术和市场经验,部分国内支付机构通过资本合作加速国际化发展。 监管部门持续推动支付产业健康有序发展。2022年,国内支付清算的顶层设计继续采取宏观审慎的监管思路,强化各领域的风险防控,促进支付及相关金融业务的有序发展。平台经济进入常态化监管新阶段,平台金融业务整改和反垄断工作持续推进。此外,数据安全管理不断细化,数据治理改革在政策指导下稳步推进。 以上是根据中国银联发布的《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报告(2023)》的内容所总结的。报告指出,银行卡产业在开放合作、数字化创新、技术赋能、开放合作、国际化发展和监管推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并为产业发展和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持。展望未来,银行卡产业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创新升级,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进步。